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第五章 副交感過低(陰虛)所易引發的疾病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王群光自然診所官網)

王群光自然診所: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71號10樓
諮詢電話:886-2-23671086
LINE ID:0919730053
 Wechat ID: a0919730053


副交感低(陰虛)的致病機轉

    副交感神經與陰陽學說中的“陰”互相重疊部分很大,甚至可說是鏡像(mirror image),幾乎相等。正在發育中的小孩,不自我糟蹋(如熬夜)的年輕人,其副交感神經很少有低下的現象。

    人一旦進入中年,大約40歲開始,副交感神經活性就開始走下坡遞減了,這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如果注重養生得當,也許會延後到50歲 ; 也有少數人提前至20歲,甚至10多歲就出現副交感神經活性降低的現象。副交感一旦低下,就會因而產生很多疾病


    交感神經屬陽,副交感屬陰,Omega-6可供合成PGE2致炎症反應物質,亦屬陽。Omega-3可供合成PGE1抗發炎物質,屬陰。現代人Omega-6吃過多,成為易導致交感神經亢奮的Omega-6體質。

    Omega-3則攝取嚴重過低,缺乏Omega-3這種屬於陰的必需脂肪酸,正是體質陰虛的重要原因之一。臨床上發現只要補足Omega-3,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往往可呈戲劇性改善。HRV的SDNN亦迅速提升。

茲將副交感低(陰虛)的危害性說明如下:


一、 陰平陽秘及陰陽離决


    中醫是以陰陽兩種屬性和特徵來表述我們身體的平衡狀態。認為人體陰陽平衡要做到“陰平陽秘”,而不可以“陰陽離决”。中醫有一句經典用語,就是“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决,精氣乃絕”。這也可以作為西醫自律神經醫學的經典。


    “陰平”,用自律神經觀點來解讀,就是副交感神經活性要剛剛好,不能多也不可少,若少了人會失眠,也會引起代謝症候群、消化吸收障礙、精神官能症等疾病。副交感若太高,往往是人有過敏體質或自體免疫疾病的證據。因此,陰 (副交感) 要平 (剛剛好)。


    “陽秘”就是說交感神經要在容忍的限度以內,不可太超過,要“秘而不宣”。交感神經活性太超過的第一型自律神經失調患者,最先遭遇到的是失眠的困擾,人一睡不好,接著什麼病都有可能發生。中文有些句型如:“精神飽滿”、“精力充沛”、“目光炯炯有神”、“精神抖擻”都是一種“精神乃治”的境界。


   交感神經似乎不必靠吃什麼東西來補充,若要補充的話,那就是直接提神了,提神的藥物有利他靈(Ritalin)、安非他命(Amphetamine)等。大部份的毒品,都是提神藥物,吃了會很high,久了會上癮傷身。神經活性→的比例不可差距過大,差距過大就是“離決”。


    需要維護補充的是副交感,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中藥都是先滋陰(提升副交感)再順便補陽(提升交感)。某些宣稱有“壯陽”效果的中藥,都不是正派中醫師會開的處方。


   “陰陽離决”,是指副交感交感的比例相差過大。臨床上,我們發現交感過高,副交感過低 (第一型自律神經失調) 者,如果交感/副交感比值超過某一上限,很容易有睡眠障礙的情形。


    交感副交感同步降低(第三型自律神經失調),在兩者都低的情形下,如果交感與副交感超過某個比例,不但易有失眠、精神官能症、代謝症候群的發生,更好發糖尿病。
陰 (副交感) 如果高過某個限度,表示患者之淋巴系統 (特異性免疫) 過高,往往有過敏或自體免疫疾病的存在。有些形容詞,如“精神不濟”、“精力透支”、“精神萎靡不振”都是“陰陽離决”的狀況;“咄咄逼人”、“得理不饒人”、“鋒芒畢露”者,交感神經活性都普遍過高。


二、 內熱虛火(交感低,副交感更低)的由來


  有人常感覺“上火”,例如牙齦腫痛、口腔潰瘍、長疱疹、扁桃腺紅腫(無化膿)、咽喉
有清不乾淨的痰等,自己感覺身體躁熱、脾氣不好、睡眠差,這都是副交感過低或高而亂的表現。




  做HRV檢測,發現上述患者的交感神經活性並不高,但副交感卻很低。照道理說,交感(陽)高才會有“火”,交感低,怎麼會有火呢?


這一切可以由《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篇》中找到答案。書中說:“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 陰虛生內熱奈何?岐伯曰:有所勞倦,形氣衰少,穀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周,胃氣熱,熱氣熏胸中,故內熱”,短短的幾行字,就把一切都說清楚了。
只接受西醫學訓練的西醫師,乍讀上述文字,只有如丈八金鋼,摸不著頭,但只要用自律神經的觀點來解讀 (不必先讀中醫書) 一切疑惑就可豁然開朗。

陰陽學說中,水為陰,火為陽,體內若陰虛,就有如水少了,火就相對的旺了,於是熱就產生了。
  
    也就是說,人的交感神經 (火、陽) 並沒有增加,只是因為副交感神經 (水、陰) 低到了臨界點,水壓制不住火了,於是感覺“上火躁熱”。這就是內熱虛火的由來。
  
    陰虛 (副交感低) 而產生的內熱是比較難治的。中醫認為這是因“虛勞、虛虧“所產生,其實就是副交感低到了極限,或是交感與副交感的比例過大所產生的。


    人越老,副交感就越低,這是生理現象,交感也同步降低;例如做HRV檢測時,發現副交感為30,交感為35,LF/HF (交感/副交感) 此值為1.17的老人,其自律神經活性雖低,可是他的健康情形還不錯。


    曾有44歲個案,HRV的LF為706.79 (正常106以下) HF為25.62 (正常64以上) ,其 LF/HF (交感/副交感) 比為27.58 (正常為1.7)。問病史,她有高血壓、失眠、糖尿病。


    有些人不但交感高,副交感也高 (第四型自律神經失調) 。就是陰陽兩盛型。這種人身體大都不錯,他失眠並不是因為陰虛,而是“陽盛則外熱”。這種外熱是比較好治的。只要能在心理方面給予輔導,學會放下,不要再逞強,學會放鬆,舒發情緒,不要再承担太大的責任等。只要能確實放鬆,往往可不藥而癒。


    如果是由副交感低引起的陰虛內熱,心理輔導往往是沒什麼效果的,必須用自律神經細胞療法、呼吸療法、音樂療法來提升他的副交感神經活性,有時甚至要動用到能滋陰(提升副交感)的中藥材。


一、對病毒的抵抗力降低(外感疾病)
人對抗病毒感染時,是動用淋巴球來製造抗體。淋巴球之激發,要由副交感神經來啟動;交感神經則負責啟動顆粒白血球,對抗細菌、黴菌等較大的病原體。
人的自律神經神經旺盛的時候,不論是病毒或是細菌感染都不必怕,《黃帝內經》中有一段話:“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就是形容這種情況。


    《黃帝內經》中又有一句話:“風遇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 “邪”可解讀成外來的病原體。人如果不虛弱,邪就不能獨自發揮作用。就算入侵人體,人體也會產生抗體,反而增進了人體的免疫力。例如H1N1新流感,大約有50%的人感染了H1N1,是沒有任何症狀的(Subclinical),但體內會自然產生H1N1抗體,這就是中醫所謂的“相生”,人因而增進了免疫力,病毒也得到傳宗接代的機會,互相都得到好處。


    有些人感染了H1N1雖然有症狀,但可自行痊癒 (self limited),副交感啟動淋巴球,經過交戰克服了H1N1病毒,這就是“相剋”。


    有些人體質較弱,被病毒侵入後難以迅速產生抗體,呼吸道分泌物在很長的時間內,都可以分離出病毒株,這就是“相乘”。


    有些人則對病毒毫無抵抗力,迅速引起病毒性肺炎而致命,這就是“相侮”。


    “相生相剋相乘相侮”,是解釋人與病原體互動的最生動描述。絕大部份的H1N1死亡者,都是有重大疾病者或免疫失調者,如果事先檢測這些患者的自律神經,很有可能都是副交感過低 (陰虛),有一些則可能是“陰強而紊亂”的第二型自律神經失調。


    對病毒抵抗力好的人,必然是副交感活性佳者,就算不打H1N1疫苗也不見得會得H1N1病症 ; 對病毒抵抗力差的人,就算打H1N1疫苗,也不見得會產生抗體 ; 況且H1N1病毒隨時在改變DNA,令人防不勝防。疫苗的副作用有時候更令人擔心,這也就是英國八成醫護人員都不願意打H1N1疫苗的真正原因。


    HRV表現正常,其交感比副交感高者 (LF/HF>1),一旦得到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前期,大都會出現副交感升高的現象 (LF/HF<1),因此病毒感染在中醫是屬寒症,發燒是因為“陰火”,即源自副交感高,人體啟動淋巴球跟病毒作戰而引起的發燒。至於細菌感染時,由於是經由交感神經,來啟動顆粒白血球跟細菌作戰,所引起的發燒卻是屬“熱症”。


    雖然同樣是發燒,但前者屬“寒症”,後者是屬“熱症”。中醫對寒熱症所開的處方是截然不同的,如果誤把寒症當熱症來治療,感冒就會一直好不了。這點跟西醫一律使用同樣的退燒藥來相比,似乎不能再說中醫不符合科學了。其實西醫學也有大部份病毒感染會自癒,不必用抗生素的認知。


二、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包括糖尿病、高血壓、肥胖、高血脂等,與副交感神經活性低下有密切的關係。

    1.副交感低(陰虛)則易消化不良(胃弱)
    交感神經對心臟等器官有正面刺激的作用,副交感神經則有抑制的作用,交感神經亢奮時,心跳會加快,副交感神經亢奮時,心跳會變慢。
    對於腸胃道來說,其作用剛好相反。副交感神經亢奮對腸胃道來說,反而是有刺激的作用,副交感神經活性一旦降低,人的腸胃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就會降低。例如唾液量減少、胃蠕動能力差,無法磨碎食物、胃液分泌少、胃酸降低、胰臟的消化酶降低、胰島素分泌異常等。食物被消化分解成小分子及吸收的功能異常,導致細胞所需原料不足,反映在HRV上,就是SDNN降低。


    一般人可以經由糞便來觀察消化吸收是否良好,如果經常解軟便稀便或是糞便中出現原樣未消化的食物者,就表示消化能力有問題。成人的糞便最好能跟幼兒一樣能成形成硬塊,若拉稀便多年,健康肯定受損。副交感亢奮會促進腸胃蠕動,便秘也是副交感活性低下的症狀之一。


    2.副交感過低(陰虛)也會引起代謝不良(脾濕)
    人體營養物質的運送代謝分解也有賴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副交感神經旺盛的年輕人,雖然大吃大喝無節制,但抽血檢測仍很少出現紅字(過高)或綠字(過低)。


    一旦進入中年,尤其是40歲以後,副交感呈現生理性的降低,如果飲食仍無節制,吃進去的東西無法代謝掉,造成身體極大負擔,這就是脾濕。脾濕也是因副交感低所引起的。


    在中醫的理論中,胃是主受納的,吃的東西先到胃中,消化吸收。中醫的胃跟西醫的GI tract (Gastrointestinal tract) 相去不遠;但中醫的脾卻不是指脾臟 (spleen) 這個器官。中醫所說的“脾”,其功能主要是負責營養的運輸,把營養物質運送到身體需要的地方,同時也要把代謝廢棄物搬運出體外,這些功能是由多種器官組織來合作擔任的,因此中醫的“脾”並不是指單一器官,而是功能性的描述,脾是「去運化」的,脾的運作若失常(接近西醫的新陳代謝失常),就叫脾濕。


     中醫說,陰虛 (副交感低) 會引起胃腸的消化吸收障礙,更會影響到新陳代謝功能 (脾濕),因此出現代謝症候群。西醫說,現代人吃得太多又不均衡,某些營養成分過盛,某些又不足,過多的營養物質堆積在身體中代謝不完,於是出現如肥胖、血壓高、三酸甘油脂高、膽固醇高、血糖高等代謝症候群疾病。
    中醫書有“脾為後天之本”、“脾胃者”,五臟之宗也“,“脾胃虛則百病生”的說法。
《景岳全書》也提到:“人自有生以來,唯賴脾胃以為立命之本,胃強則強,胃弱則衰,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在各種衰老的原因之中,脾胃虛損是最重要的因素。


    代謝症候群的後續效應則是中風、心肌梗塞等被列入前十大死因的疾病,大都跟陰虛 (副交感過低) 有關。現代西醫學的思維偏向以藥物來降低血壓、降膽固醇、降血糖等;我們發現若經由調整自律神經,提升副交感來治療代謝症候群,往往會比西藥更有效。


    中醫認為諸如冠心症、中風等重大疾病形成的原因是非常複雜的。是“脾濕、陰虛、內熱相合為病”。此三種原因中,又以陰虛(副交感神經活性低)為最主要關鍵因素。有了陰虛才會產生內熱脾濕,因此,在中醫的治療方針上,是以滋陰藥物(也就是可提升副交感的藥物)為主。
西醫師很難想得通,中藥怎麼可能治好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症
? 其實許多中藥材的目的就是消除陰虛,也就是提升副交感神經活性。數千年來,中醫都是根據陰陽(副交感交感)平衡的立場來看診治病的。


    中醫學說的基礎是陰陽,西醫師如果能深入理解自律神經,再用自律神經觀點來解讀陰陽,就可以輕易破除“中醫不科學”的成見,進而吸收中醫陰陽學說的養分來為西醫所用。
三、睡眠障礙
人是日行性動物,白天要養陽(交感神經旺盛),晚上則要睡覺養陰(副交感神經旺盛)。夜行性動物則剛好相反,夜行性動物如貓頭鷹、蝙蝠等如果在白天飛出來,森林原住民都會說它們生病了,就快要死了。人如果違背了生理時鐘,形成晝伏夜出的壞習性,想要健康不受損是不可能的。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篇》中說:「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這句話充分說明了「陰」的本質,就是「陽藏」。


    在白天時人的交感神經是高於副交感神經的,交感神經(陽氣)維持我們做意識主導的活動,如走路、工作、讀書等,到了晚上就要把陽氣(交感)藏起來。
    中醫認為晚上睡覺是「養陰藏陽」的過程,白天則是「養陽藏陰」。這說法與自律神經活動的模式不謀而合。晚上如果不養陰(提高副交感)藏陽(降低交感),就會無法入眠,或是只能淺眠、容易驚醒。白天如果不養陽(提升交感)藏陰(降低副交感),人就會昏昏欲睡,提不起勁,無精打睬。


    人在白天活動忙碌,到了晚上就把陽氣用完了,沒有精力,想睡覺,睡覺就是「陽藏」的過程。人如果在晚上能好好的睡覺(養陰),把陽藏好,滋潤它,第二天再把陽(交感)釋放出來,人才會有精神。
白天陽氣(交感)是用來從事有意識的活動,晚上睡覺的時候,陽氣則是用來滋養身體器官,這就是「陽藏」的意義。


    陰(副交感)與陽(交感)不只是互相對立、抗拮的,也是互補、互相滋養的,中醫說這是「互根」。做HRV自律神經檢測時,我們發現自律神經的變異性雖然穩定度高,但交感副交感的數據卻經常無中生有,也會憑空消失,有時則互相切換。
門診患者,只要是HRV檢測交感神經過高,副交感神經過低的,大都有各種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


    好品質的睡眠是指睡得很沉很深,深沉到聽不見鄰居狗吠、救護車聲、呼喚名字聽不到、聽不到鬧鐘聲,甚至像幼兒那樣叫也叫不醒。俗話說:“睡到像死豬一樣”;深沉的睡眠,可以產生δ9腦波,已被醫學證明可提升免疫力。醒來會有神清氣爽、幸福、祥和的感覺,而不是覺得很累,昏昏沉沉。


    δ9腦波只有在睡眠中的嬰幼兒、禪定高僧及進入深沉睡眠成人的腦波中出現。就算睡眠品質佳,成人也不可能像幼兒那樣長時間沉睡,每晚其實只要有數小時深睡就很不錯了。少數人失眠是腦筋完全清醒,睜眼到天明,這樣對身體的損害最大。大部分人則是有不易入睡、睡中易驚醒後再也睡不著、睡眠淺、多夢、睡眠時間短等各種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
    副交感過低(陰虛)者,易有睡眠障礙的道理很容易理解;交感亢奮時人的精神好,副交感則是抑制性的,副交感亢奮就會令人有睡意。人如果一直處在交感亢奮階段,就不易入睡;睡眠中若因作夢或其它原因,交感亢奮起來就會驚醒。
    我們發現絕大部份的睡眠障礙,都可以用安眠藥以外的溫和方式來解決,尤其是自律神經細胞療法、音樂治療、配合服用降低交感的氨基丁酸及提升副交感的r-oryzanol(健康食品,非藥物)。


欲知詳情可下載全文:下載點這裡
回到線上看主目錄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王群光自然診所官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