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5日 星期三

第八章 如何逆轉及預防自律神經失調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王群光自然診所官網)

王群光自然診所: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71號10樓
諮詢電話:886-2-23671086
LINE ID:0919730053
 Wechat ID: a0919730053


一、神經系統藥物的回顧
1. 神經傳遞物質
神經傳遞物質(Neurotansmitter)在自律神經失調上,扮演了關鍵性角色。各種神經細胞彼此之間,神經與各終端器官之間,是依賴神經傳遞物質來傳遞訊息指令的。較廣泛被應用于臨床的神經傳遞物質有下列七種。


上述神經傳遞物質的作用,是比較通俗科普的歸類,事實上,身體的神經傳遞物質是全員出動的,但是會按照各種不同情況,所動用到的種類有高低強弱程度上的差別。
腎上腺(Epinephrine)及乙醯胆鹼(Acetylcholine)與周邊、交感、副交感神經的關係較大。
例如
Epinephrine(藥品名Bosmin)可興奮交感神經,常被用於心跳停止或過敏性休克患者之急救。Acetylcholine則可興奮副交感神經,例如在“有機磷”(如巴拉松)中毒時,因為有機磷會令乙醯膽鹼代謝分解酶(Acetylcholine esterase ) 失去功能,造成乙醯膽鹼的濃度升高,因而出現副交感神經過度亢奮的中毒狀態,患者會呈現瞳孔縮小如針孔,心跳變慢等症狀。

2.增進或阻斷神經傳遞物質之藥物
    許多與神經有關的藥物,都以聲稱能阻斷或增加交感神經接受器(α,β Receptors)、或副交感神經接受器(Nicotinic,Muscarinic Receptors)為其藥理作用,被廣泛運用於心血管、腸胃道、呼吸道、泌尿道等各種器官急慢性疾病的治療。
    臨床藥理學上,交感及副交感週邊神經興奮劑藥物,種類繁多且數量龎大,而中樞神經興奮劑則很少被應用於臨床上,安非他命(Amphetamine)及利他靈(Ritalin)則是少數的例外。安非他命在醫學史上雖曾被用來當作藥物使用,但由於副作用太大,現在已被列為毒品。
    Methylphenidate(商品名 Ritalin)則是較特殊的例子,它雖然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但其適應症卻是過動症與嗜睡症這兩種臨床表現截然相反的疾病,且目前仍被常規使用於過動症兒童,但其藥理機轉被認為並不明確。
    大部分毒品,都具有刺激中樞神經,尤其是交感神經的作用,吃了會令人亢奮或產生幻覺。
    有時患者表現出自律神經失去平衡的症狀,是由於體內的神經傳遞物質,如血清素(Serotonin)、正腎上腺素 〈Norepinephrine〉、多巴胺〈Dopamine〉之缺乏或過多所導致,例如憂鬱、躁鬱或巴金森氏症等。有許多藥物可直接抑制上述神經傳遞物質的代謝或作用,如三環類抗憂鬱劑、SSRI、SNRI、SDRI、MAOI等,不過上述藥物都只是治標而非治本。

3.自律神經恢復平衡藥物無覓處
    目前尚未有人開發出吃了就可以使自律神經恢復平衡的藥物。這也是醫學界並不十分熱衷發展HRV自律神經檢測的潛在因素。因為以目前的醫藥產業之發達,想用藥物來解除自律神經所引起的症狀,對醫師來說可說是輕而易舉的。但若想要使自律神經的活性(SDNN)有可預期的明顯進步,交感 / 副交感(LF / HF)恢復理想平衡狀態,絕大多數醫師可說一籌莫展,束手無策,這確實是一個”考倒醫生”的難題”自律神經失調”原本只是醫師在病情膠著的無奈情況下,搪塞給患者的一個界線模糊,無法明確定義的非正式疾病名稱

    如今利用HRV檢測儀,自律神經失調已經可以被定性定量的測量。如果醫師無法提供可以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方法,做HRV檢測的意義其實並不大。“檢測出來自律神經失調又能怎樣?只不過是搬石頭砸自已的腳罷了!”。一位花了百萬台幣購買HRV檢測儀,但又將之閒置多年的資深開業醫師坦率的指出癥結所在。
患者如果想要使自律神經恢復平衡,唯一的辦法就是求助“上醫”。作者之所以熱衷於推動HRV自律神經檢測儀及自律神經醫學,最主要是因為在無意間發現了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SDNN,自律神經活性的秘密(在此書內公開),HRV檢測儀可用來證明“自律神經細胞療法”的療效

二、上醫不治已病治未病

    中醫學治病的最高指導原則是「致中和」。人若偏離了中和〈失去均衡〉,就要藉用外力〈如藥物針灸等〉使之「返中和」。只要能返回中和,人體就會恢復健康。「致中和」用現代西醫觀點來看,跟「自律神經均衡」具有同樣意涵。
    自律神經失調既然是疾病的源頭,各種神經精神疾病更是與自律神經失調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治療疾病就應該以逆轉自律神經失調,使之恢復平衡為主軸,才是治本。如果捨本逐末,只偏重解除器官組織病變的症狀表現,則是治標。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云:“夫不治巳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疾己成而後藥之,亂巳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臨渴掘井〉,斗而鑄錐〈戰爭開始了才打造兵器〉,不亦晚乎“。
    自古有“上醫治未病,中醫治將病之病,下醫治已病”的說法,對任何病人來說,世界上都只有一位上醫,那就是----您自已。如何呵護您的自律神經,只有您自己辦得到。求人不如求自己,往外求不如向內求,求物質不如求心靈。我們很樂意在以下章節中指點您如何成為您自己的上醫。

三、不要對自已痛下殺手
    《呂氏春秋》有“知生也者,不以害生,是謂養生”的記載。此處的“不以害生”,是指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對自己痛下殺手 (黑手)。我們發現凡是對於戕害自身而不自知或樂此不疲者,例如長期熬夜、酗酒、抽煙、暴飲暴食、吸毒者,其HRV檢測報告大都慘不忍睹,往往20-30青春年華,其HRV之SDNN猶如60歲老人者,俯拾比比皆是;煎炸食物及反式脂肪,也同樣是自律神經殺手,但對大部份人來說,要確實完全不吃到這些垃圾食物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四、放下、舒壓、減壓、慢活
    《黃帝內經‧靈樞‧本神》記載“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辟邪不至, 長生久視”。
所謂和喜怒就是人的“喜怒哀樂,憂思恐悲”要調和。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壓力過大與情緒失調。壓力過大往往是因為把目標訂得太高太大,無法輕鬆達成所致。如果能樂天知命並確實做到放下、舒壓、減壓、慢活,那就是滋養自律神經的最佳養份。
    《黃帝內經‧素問》強調“養生首重養心”,如果能做好精神情緒管理,使交感與副交感的比值維持在“1”,是最理想狀態。
    每個人都有我執、定見及心眼,心眼不是用來看待審查別人,而是用來內觀審視自己的行為及內心,人就算遭遇不能令自已稱心如意的人事物,也要以觀功念恩的角度來自我調適化解。否則人只要一憤怒想不開,體內的Epinephrine及Norepinephrine就會立即升高,自律神經失調會在瞬間上身,但是只要心念一轉,壓力指數則可在瞬間下降,此點可由HRV來證實。
    坦誠接納真實的自已、堅定的信仰、打坐、吐納、禪修、家庭和睦、讀經、瑜珈、水療、公益志工等等,都是“養心”良方,可以使副交感、交感趨向平衡,也就是陰陽更趨平衡。

五、拒食引發慢性食物過敏食物
    30年前,台灣的小學童有過敏的比例約在2%以下,今日已達40%,這跟飲食不當有絕大關係。有慢性食物過敏者,由其血液中可偵測到過高的食物IgG抗體,只要避開該食物,慢性食物過敏之症狀就可大幅改善。偵測IgG抗體屬新觀念,國內醫療界運用尚不普及,健保亦尚未給付。
    由於特異性免疫功能(淋巴球產生抗體)是由副交感神經主導,根據臨床經驗,第二型自律神經失調患者,如果副交感神經長期過高(副交感短暫性過高常係因病毒感染所致),就要強烈懷疑他有過敏或自體免疫性疾病,其血液中的IgG、IgA、IgM、IgE、IgD都有過高的可能,也就是免疫反應過於激烈紊亂。
    台灣前三大易引發第三型延遲性過敏反應的食物依序為:牛奶、蛋及小麥。患者抽血檢測結果若顯示對某種食物有重度抗體,就應停食該食物半年,有中度抗體者,停食3個月,之後應採隔4天吃一次的輪替攝食法。
    絕大部分患者過高的食物Ig抗體都會在停食或輪替半年後恢復正常(輕度)水平。如果不停食有IgG抗體的食物,任何中西藥或自然醫學處方都不可能奏效。

六、蓄積物理能量
1. 兩段式養陰呼吸法(見第十二章)
2. 白天養陽,夜晚養陰睡好覺(見第五章)

七、自律神經細胞營養療法
1.基本原理
    人體有60兆細胞,每個細胞都需要有各種充足的營養素,如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多醣體〉、蛋白質、維他命、微量元素及抗氧化植物生化素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有兩種,即omega-6與omega-3,有了足夠的必須脂肪酸,胃腸道黏膜功能才會正常,才能把食物中的各種營養素完整的消化吸收進入體內,為60兆細胞所用,中醫觀點認為這樣可活絡脾經。脾經在中醫不是西醫的Spleen,而是廣泛指營養的消化吸收及運送功能。
成人每天的omega-3及omega-6之攝取量,都必需達約10公克才足夠滿足生理需求,幼兒每公斤體重需0.2公克omega-3。
然而,以現行飲食習慣來評估,絕大部份人每天的omega-3攝取量都未能達到1公克,甚至不到0.1公克;至於omega-6的攝取則嚴重超量。
    omega-6在人體內主導發炎機制,它會代謝成花生四烯酸,再合成前列腺素E2(PGE2)這種致炎症物質,超量的omega-6易形成omega-6體質,也就是炎症體質,而這種體質也是容易引起慢性病、癌症發生的體質。

2.腦神經細胞更需要omega-3
    脂肪係人體腦脊髓等神經組織的最重要成份,約佔水除外總質量的60%。Omega-3若缺乏,將嚴重影響腦神經細胞的微結構及功能。這在醫學上早已有定論,上網搜尋“HRV and omega-3”,就可以找到數十篇相關醫學論文報告。其中有一篇是由台灣中國醫藥大學精神科主任蘇凱賓醫師發表的文章,強調omega-3必需脂肪酸是Mind-body interface 〈精神心靈與身體的界面〉,這是所見過有關Omega-3對人體重要性最精闢的論述。
    Mind-body interface: the role of n-3 fatty acids in psychoneuroimmunology, somatic presentation, and medical illness comorbidity of depression.
Department of General Psychiatry,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No. 2, Yuh-Der Road, Taichung 404, Taiwan. cobolsu@gmail.com中國醫藥大學精神科

茲將其摘要中譯如下:
    “曾有報告顯示缺乏Omega-3與神經、心血管、腦血管、自體免疫、代謝疾病及癌症有關。

    新近的研究則顯示Omega-3缺乏與憂鬱症有關。食用較少Omega-3之族群,憂鬱症比較多,憂鬱症患者體內Omega-3較低。
    Omega-3缺乏會引起神經細胞膜之穩定度改變,傳遞serotonin、norepinephrine 及dopamine的能力降低,很可能是憂鬱症患者情緒及認知障礙的成因。
    EPA可透過降低花生四烯酸(AA)及PGE2之合成來達致細胞之免疫功能平衡。
很有趣的:餵食高量AA(Omega-6)或PGE2的動物,會表現出嘔心、活動降低、睡眠方式改變,與人類憂鬱症患者的表現相似。
    因此人若缺乏EPA、DHA(譯者註:EPA與DHA為C20,C22之Omega-3),可能與憂鬱症患者之情緒困擾,認知障礙,及各種肉體病痛有關。”

3.omega-3必需脂肪酸的來源
    雪松籽油、沙棘籽油、黑醋栗油、鼠尾草油、紫蘇籽油、亞麻仁油及魚油或海豹均係omega-3重要來源。魚或海豹油的omega-3含量不超過30%。台灣為海豹油的世界第二大消費國,每年有12萬隻海豹因台灣人而喪失生命,在國際生態環保上留下惡名。另外由於全球性海洋污染,因生物累積濃縮效應,溶於海生動物油脂中的重金屬及脂溶性環境荷爾蒙 (EDC & POP) 污染物亦會對人體有傷害,因此,食用海生動物油脂不但不人道,也需冒極大的風險。

    坊間流傳分屬C18(18個碳)、C20(20個碳)、C22(22個碳)的omega-3系列必需脂肪酸中,只有C20(EPA)、C22(DHA)這兩種來自魚或海豹油的omega-3才能被人體利用,而C18植物性omega-3必須被轉換成EPA、DHA才能為人體所利用的說法。前台大生化系蘇雪月教授認為此是無稽之談。事實上,就生化學角度來看,絕大數動物都是無法自行把碳鏈加長超過C9的,更不要說是把18個碳的亞麻酸變成20個碳的EPA或22個碳的DHA了。況且直接檢測人的脂肪也無法發現EPA或DHA的存在。
    魚或海豹本身也無法自行合成EPA、DHA,其體內的EPA、DHA都是經由食物鏈的生物累積效應(Bioconcentration),把海中微藻類的EPA、DHA濃縮在身體中。
總而言之,上述偽科學都是從事魚、海豹油的商業集團自行捏造出來的假資料。竟然被很多教科書也收錄為經典,扭曲事實且貽害無窮。
    論及藥物,素有“上藥、中藥、下藥”之別。雖能控制症狀,但令人產生長期依賴者,曰下藥。 成份完整,能令人健康的真食物、全食物則是「上藥」。
由此觀之,比例正確的OMEGA369植物油是能使自律神經活性(SDNN)提升的關鍵處方,不啻是「上上藥」,且當之無愧。


4.逆轉自律神經失調的黃金三角組合
    由於多醣體與抗氧化植物生化素也是重要細胞營養素,就算補足omega-3,要經由食物中吸收到足量的多醣體也是緩不濟急,因此omega-3與多醣體及抗氧化植物生化素,成了逆轉自律神經失調的基本黃金三角組合。
  經多位醫師以黃金比例的OMEGA-369植物油、多醣體及抗氧化植物生化素,作為逆轉自律神經失調的天然處方已超過萬例,其有效性及改善程度達九成以上,值得推薦。
    自律神經失調的改善成效可經由連續的HRV檢測來監視追踪證明

5.其他可逆轉自律神經失調的自然療法
   
若使用上述素材改善程度已達極限,可視情況加上其他以下輔助自然療法。
a. 可調控自律神經的特殊天然食物
    自然界存在許多可調控自律神經的天然物質,已被開發成商品者有下列數種:(1)人體內本來就存在交感神經抑制性傳導物質,即氨基丁酸,目前已有以發酵法製作的天然氨基丁酸上市(2)人參萃取物及唐辛子可提升交感神經活性(3)萃取自糙米皮的γ-oryzanol可提升副交感。以上三者都是具有嚴謹科學證據,有療效的配方而不是偏方。用於自律神經的調控,效果卓著。
b.多種食物及藥材可調控自律神經
    可調控自律神經的中藥材,不勝枚舉。一般人起碼要對食物的“四性”有所瞭解。在中醫看來,食物也有“性情”,即所謂的四氣:寒、熱、溫、涼。一般說來,寒,涼性食物有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如菊花,綠豆。熱、溫的食物有溫中除寒的作用。如薑、蔥等。食物除四性外,尚有性質平和的”平性”食物。簡述舉例如下:


    中醫將食物分為四性、五色、五味,運用在五臟六腑及五行相生相尅之處方上,以西醫觀點來看當然會覺得不夠科學,但那卻是華夏民族累積五千年的智慧結晶。若能深入瞭解運用,對患者會有很大的幫忙。舉例來說,有一位副交感過高(陰霾內盛),也就是第二型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因他覺得“火氣大”,就天天喝綠豆湯這種寒涼食物降火氣,病情每況愈下。囑其改吃溫熱性食物,情況就有改善。他雖覺煩熱,面赤,盜汗,但那卻是因副交感過高引發的陰火,而不是交感神經過高引發的燥火。
    由交感/ 副交感(LF/HF)比值來看,就可以粗略知道此人的體質是屬陰(副交感高)或屬陽(交感高)。屬陰者,應避開寒涼性食物。例如一位有嚴重異位性皮膚炎者,其副交感比較高,屬陰的體質,他經常吃寒涼食物,如黃瓜、冬瓜等,引起慢性咳嗽,醫生給他化痰止咳藥完全無效,因為不對因,也不對症。後來經指點其改食溫熱食物及抽血檢測IgG抗體(淋巴球對食物過敏原所產生的抗體中,IgE佔20%,IgG佔80%),並避開體內有IgG抗體的食物,慢性咳嗽就不藥而癒。漢方食療食補的科學原理,盡在四性、五色五味中。人的體質並不是只有陰(寒)陽(熱)兩種,可依各器官及經絡能的個別差異再分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等。

C. 音樂療法
    根據曾投下大量人力財力,從事微音樂治療研究推廣十年以上的謝汝光教授指出,所謂音樂療法並非汎指買一般的CD來聽。人耳能夠聽到的聲波為20Hz ~20000 Hz。真正對平衡自律神經有速效的,是人耳聽不到的低頻〈0.003 ~4.0 Hz〉醫療級聲波。需使用特殊的高音軌CD、播放器及耳機。
    在電氣生理學上,0.004~ 0.150 Hz屬交感神經(LF)的頻率,0.150 ~ 0.400Hz則屬於副交感(HF)的頻率。(見圖二,見第七章)0.5~ 4.0Hz為人體熟睡時的δ9腦波頻率,是集體無意識,也是天人合一的腦波。δ9腦波在極深度睡眠狀態及嬰兒身上都可發現。所謂極深度睡眠,以更淺的詞彙來表達,就是睡眠深到不做夢,連鬧鐘響聲都聽不到,叫都叫不醒的程度,人在睡眠時出現δ9腦波的次數越多,時間越長,就越能提升自癒力,幸福、慈悲、智慧的感覺才會出現。0.003 ~ 0.040 Hz的頻率為超低頻(VLF),相對應的生理作用尚未明確。
    古人重視音樂甚於今人,古人以音樂為“藥”,拆文解字“樂”加上草頭是為“藥”就是明證。低頻音療的效果不遜針灸,可在瞬間使自律神經調整過來,其效果可以用HRV檢測來證明。低頻音樂療法是使自律神經恢復平衡,致中和的最後一道秘密武器,但前題是必須有細胞營養療法作為基礎,否則就如有在沙灘上建造無地基的房子。
網路流傳一種稱為數位毒品(digital drug)的音樂,這種音頻毒品,英文名叫I-Doser,又稱「聽的MP3毒品」,由於未實際接觸,無從評論,但就科學角度來看,似有可能而不只是鬧劇。

欲知詳情可下載全文:下載點這裡
回到線上看主目錄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王群光自然診所官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